签过合同想辞职怎么办理

签过合同后想辞职,可参考以下步骤办理:

提前通知用人单位:如果处于试用期,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;若已过试用期,一般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。通知中应明确表达辞职意愿和离职日期等关键信息,同时要确保通过有效方式送达,如当面递交并让对方签收,或通过邮政特快专递邮寄并保留寄送凭证。

提交辞职信:辞职信是表明辞职意愿的正式文件,内容应简洁明了,说明辞职的原因(可选)、期望的离职日期等。

进行工作交接:按用人单位要求,与相关人员进行工作交接。包括将手头的工作任务、业务资料、文件档案、办公物品等移交给指定的接手人员,详细说明工作的进展情况、未完成事项以及后续的注意事项等,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。

归还公司财物:返还从公司领取的各类财物,如办公设备、工具、工作服、门禁卡、借款等,如有损坏或丢失,可能需要照价赔偿。

办理离职手续: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部门,填写离职申请表等相关表格,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已完成工作交接、财物归还等事项。同时,用人单位会办理退工备案、社保减员等手续。

结算工资报酬:离职时,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结算并支付工资,包括基本工资、加班工资、奖金、津贴补贴等。如果符合法定情形,如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导致劳动者辞职,还可能涉及经济补偿,应一并核算支付。

领取离职证明: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离职证明,证明上会注明离职原因、工作年限、工作岗位等内容。离职证明是劳动者再次就业、办理社保转移等手续的重要文件。

转移档案和社保关系:用人单位应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。劳动者需关注转移情况,及时与新就业单位或当地社保机构对接,确保社保关系的顺利接续。

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、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、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过错情形,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,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。此时,劳动者应注意收集并保留好相关证据,如工资条、工作证、考勤记录、劳动合同、社保缴费记录等,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推荐阅读